未来,需要采取重要步骤,提高环境和投资数据的“透明度”并公开共享,加快使用创新金融工具,例如自然债务或气候互换债务,以及逐步减少现有的污染项目,包括潜在的燃煤发电厂。最近,我们甚至表明,提前退役海外燃煤电厂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换句话说,中国投资者可以通过提前退役电厂赚取更多的钱,如果将煤炭捆绑在一起,资产价值可以增加三倍。通过投资可再生替代品实现“财富自由”。
问:中国在实施“一带一路”项目时,一直在利用海外发展资金。你认为这些基金符合你提出的绿色金融原则吗?你如何评价这些中国基金的可持续性?
王珂礼:在与美国和中国同事进行的研究中,我们分析了中国国际金融格局中一个经常被忽视但却至关重要的方面:中国政府支持的海外发展基金。这些基金公布的资本规模为2130亿美元,在全球发展融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采矿、能源和重工业等高排放行业。我们的分析揭示了这些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有几个需要改进的领域。在此背景下,我们发现各基金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政策和实践普遍缺乏“透明度”,因此很难全面评估它们对绿色金融原则(包括“金砖四国”的原则)的遵守情况。事实上,我们研究的基金中只有少数基金采取了“可持续发展”政策或加入了“国际可持续发展倡议”,这表明许多基金并未像“一带一路”国际绿色发展联盟(BRIGC)等倡议那样优先考虑绿色金融原则。我们发现有限的证据表明这些基金系统地评估了其投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而且普遍缺乏针对环境和社会绩效的强有力问责机制。鉴于它们对新兴经济体的巨大影响力,这一点尤其令人担忧。
虽然这些基金有潜力为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它们目前的方法还达不到可持续金融的全球最佳实践。这一差距突显了加强参与和制定政策的必要性,以鼓励这些有影响力的金融行为者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值得注意地是,由于缺乏有关基金投资的全面数据,我们的研究重点是基金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而不是其影响。这一限制突显了这些基金提高“透明度”和报告的迫切需要。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继续研究和参与这一领域的重要性。如果绿色能源投资可以形成合力,推动煤电落后产能逐步淘汰,那么企业价值就能增长为原来的3倍。
问:为什么你认为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采用绿色金融及相关政策对于中国的软实力建设很重要?中国在“一带一路”中的这种软实力会如何影响其他超级大国的地缘行为?
王珂礼:我和我的同事一起分析了“一带一路”绿色金融对中国软实力外交的影响。我可以分享一些重要见解,说明为什么在“一带一路”倡议中采用绿色金融原则对中国的软实力有积极作用,以及其他全球大国如何接受这种做法。
我们的研究首先表明,仅仅对中国海外投资提供良好的绿色发展指引而不遵循实际的绿色投资风险会损害中国的绿色软实力。相反,正如我们对中国在32个非洲国家的能源投资的研究所显示的那样,在中国开发商从事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国家,我们发现东道国公众对中国的看法产生了积极的、统计上面的显着影响。这表明绿色投资确实可以增强中国的软实力。相反,对不可再生能源项目的投资与公众的负面看法有关,尽管这种影响在统计上不太显著。
我们还发现,在认识到气候变化负面影响的人口比例较高的国家,可再生能源投资对公众认知的积极影响甚至更强。这突显了将“一带一路”投资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以改善中国国际形象的重要性。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中绿色金融原则的采用使中国能够在全球舞台上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领导者。通过推动绿色金融实践,中国可以影响和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规范和标准,这是软实力投射的一个关键方面。
关于其他全球大国对这种软实力方法的接受程度,可能会引起不同的反应。一方面,中国对绿色金融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环境保护的努力不谋而合。其他国家可能会积极看待这种联盟,因为它有助于实现共同的全球目标。
另一方面,一些全球大国可能会对中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绿色金融举措持怀疑态度,或者将其视为一种竞争形式。他们可能认为这是中国试图扩大其影响力,并重塑有利于中国的全球规范,由此可能损害他们的立场。这可能会导致其他大国采取谨慎甚至抵制的立场。
总体而言,这一软实力战略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弥合绿色金融信号与行动之间的差距,以及明确沟通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挑战的共同利益。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发展,监测中国绿色金融举措如何发展、如何落地实施以及如何影响国际认知和关系至关重要。
(注:石烁,经济学博士,复旦发展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平安宏观研究中心主任助理与兼职研究员。王英良,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经济学博士,FT中文网“资本与国家”专栏作家,目前正在推动覆盖全球的“百人百访”栏目。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责编邮箱bo.liu@ft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