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继父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第一次高考失利,他鼓励我接着再考,而且遵从我的意愿,让我改学文科。他劝我的话我至今记着:人家都说文科惹事,你可要小心。
2016年3月3日

校史馆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张力奋:在休斯敦,我去了莱斯大学。最让我喜悦的,是她的校史馆。除去实物,其校史的文字馆藏,排成队,可长达4000英尺。一所好大学,不能没有对历史的敬畏。精神需要家园。
2016年3月4日

大学不是一盘“生意”

FT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大学是人类文明的骄傲。大学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培训学校。由政府支持、但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容易产生弊端。英国政府拟通过监管消除风险,这不太可能成功。
2016年2月24日

并非大家都要上大学

FT专栏作家斯卡平克:有人在课堂上表现突出;有人擅长在实践中学习。每个人的技能都需经过检验,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在大学里获得这些技能。
2015年12月2日

扩招后的中国普通大学

FT中文网撰稿人白天:对中国许多普通大学而言,专业其实并不重要。当报考公务员、应聘知名企业时,仅仅是母校的名字,就让你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2015年11月25日

中国教授 VS 美国教授

FT中文网撰稿人公子韫:我在中国读本科,在美国读硕士博士。中国教授更注重师道传承,美国则更鼓励学生个体独立自由的研究精神。
2015年1月8日

如何击败极右翼势力?

FT专栏作家库珀:出于一些我们不太理解的原因,高等教育似乎能使选民对右翼民粹主义产生免疫力。因此,对抗极右翼的策略是提高教育水平。
2012年10月8日

英国移民新政不利于高教产业

英国华威大学名誉校长兰伯特:高等教育是英国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创汇产业之一,英国吸引的留学生数量仅仅次于美国。但英国政府如今的移民政策却在危及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2012年9月4日

耶鲁为何让我羡慕

读者Herlin:读了《从耶鲁与北大的招生广告谈起》一文。耶鲁硬件固然让我羡慕,但没有人为了餐厅或者跑步机来规划自己的人生,我羡慕的是各学科同学之间交流的便利。
2012年7月18日

上大学是否值得?

美国大学费用过于昂贵、大学毕业生债务负担加重、大学毕业生起薪降低等因素,在美国重新引发了一场有关上大学是否值得的辩论。
2011年8月4日

大学生如何成为公民?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政府在大学里应该具有最大程度的自信,以最宽容的方式对待年轻人,留给他们成为公民的时间。
2011年5月18日

五四感言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虽然那一年代的青年有些简单或极端,但他们心中有燃烧,那燃烧绝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一己私利,不仅仅为了功名利禄、锅碗瓢盆,迄今为止,令人钦佩。
2011年5月4日

我的北大体验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加藤嘉一:我在北京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北大。我的在华生活与北大离不开。感恩北大,没有北大,就没有今天的自己。
2011年4月29日

蒋方舟:我的清华体验

中国青年作家蒋方舟:大一的时候我还很震恐,觉得处于一群“青年近卫军”的包围之中。现在我已经接受了清华学生很保守、价值观很封闭和坚固这个事实。
2011年9月30日

“8常委”就意味着大学成功吗?

读者wz1986t :清华百年培养出“数百位省部级官员,8位常委”。请问这是衡量一个大学成功与否的标准么?按这个标准,世界上最成功的学府恐怕非中共中央党校莫属。
2011年4月26日

“学仕不分”是症结

读者google89: 把高等教育种种乱象归咎于“学者官员”,是有失公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我们长期以来“学仕不分”,错误地处理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2011年4月26日

刘道玉:大学需要反思精神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再度触发中国社会对大学教育制度的反思。80年代领衔高等教育改革的老教育家,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最近公开致信清华,呼吁反思中国大学制度之弊端。
2011年4月25日

“名满天下”

FT中文网专栏作家徐达内:清华大学百岁庆典,各地报章发文称赞,但一些民间意见领袖也对“校庆已成国庆”、“铺张浪费”表示不满,强调高校改革。
2011年4月25日

“官本位”下的中国大学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中国高等教育的弊病再度成为关注焦点。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马国川访问了十余位中国的大学校长。他们最担忧的是,中国大学的创新力明显萎缩,“官文化”充斥校园。只有“去行政化”,大学才可能回归学术净土。
2011年9月30日

教育也嫌贫爱富?

FT专栏作家哈福德:英国教育的真正问题始于低龄阶段。为相对富裕的学生补贴学费并非解决之道。资助相对贫穷的孩子,让他们在16岁之后仍然能接受教育,或许会有帮助。
2010年12月17日

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FT中文网特约撰稿人王之缈:中国计划让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20年达到40%,可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却在下降。一个要害问题是中国的大学太像衙门。
2010年3月26日

印度计划对外开放高等教育产业

哈佛等顶尖大学有望进入印度办学
2009年7月23日

中国地方高校为何滞后?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鲍威:如果两个学生分别在央属高校和地方高校读书,并从90年代中期读到现在,他们对学校的感受肯定大不一样。
2009年7月3日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