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
登录×
电子邮件/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请输入邮箱和密码进行绑定操作:
请输入手机号码,通过短信验证(目前仅支持中国大陆地区的手机号):
请您阅读我们的用户注册协议隐私权保护政策,点击下方按钮即视为您接受。
IPO

中美IPO重启,两家公司上市在即

制药商联拓生物和酒店运营商亚朵集团各自计划在纽约上市筹集约3.5亿美元。
2021年11月3日

Lex专栏:沃尔沃遭遇“冷锋”

沃尔沃汽车的冬天比预期提前到来。投资者选择用180亿美元的IPO估值,来给该公司的电动汽车雄心降降温。
2021年10月26日

沃尔沃将缩减上市规模

在投资者对吉利的控制权表示担忧后,沃尔沃IPO定价目前处于建议区间的底部,上市日期也推迟了一天。
2021年10月25日

微泰医疗香港上市遇冷

尽管吸引了景顺和其他两家美国中型基金,这家糖尿病设备制造商的股价在前四个交易日基本没有变化。
2021年10月25日

沃尔沃汽车下周IPO,最高筹资39亿美元

此次上市有望使这家中资拥有的瑞典汽车制造商达到230亿美元估值。上市后,它将继续由中国汽车制造商浙江吉利控股。
2021年10月19日

美国上市潮为科技投资者带来逾5000亿美元收益

今年,美国的公开上市和减持浪潮在截至9月的一年中带来了5825亿美元的创纪录收益,已是去年的两倍。
2021年10月14日

香港迎来疫情以来最差上市季

中国科技集团遭到的监管打击遏制了它们的赴港上市,人们所期待的科技企业IPO从纽约向香港转移尚未实现。
2021年9月30日

商汤科技能成为中国AI冠军企业吗?

以人脸识别而闻名的商汤科技准备年底前在香港上市,拟募资20亿美元,但这家初创企业仍严重依赖中国政府的支持。
2021年9月29日

软银投资的AutoStore计划在奥斯陆上市

仓库机器人集团AutoStore是立方体存储自动化的先驱,通过垂直堆叠,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容量。
2021年9月28日

堃博医疗从IPO中获得财务上的喘息

投资者押注该公司能够迅速提高其核心肺部治疗设备的销售,其中大部分设备已经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获得批准或即将获得批准。
2021年9月27日

喜马拉雅放弃纽约,转向香港上市

在正式取消原定的纽约上市计划后,它在香港上市时的估值可能在30亿美元左右。
2021年9月24日

商汤科技申请在香港上市

这家中国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已向港交所提交IPO文件。该公司未说明打算筹集多少资金,但知情人士估计其估值接近120亿美元。
2021年8月30日

Lex专栏:比亚迪半导体IPO被暂停

孤立地看,这没什么大不了。监管机构正在调查为交易充当顾问的机构,而不是发行人。但考虑到背景,投资者有理由不安。
2021年8月24日

拟赴美上市中国企业IPO前途未卜

由于中美双方的监管新规导致中国企业赴美IPO窗口紧闭,华尔街的银行家们正纷纷为其客户寻找替代方案。
2021年8月18日

《绝地求生》开发商魁匠团上市首日股价暴跌

上市首日,魁匠团股价跌幅一度接近20%。估值过高以及投资者对其增长前景的担忧,是魁匠团股价大跌的主要原因。
2021年8月10日

字节跳动酝酿香港上市

知情人士称,在今年推迟海外上市后,字节跳动在过去几个月里一直在应对中国监管机构对数据安全的担忧、提交相关文件。
2021年8月9日

网易云村取消赴港上市计划

对监管打击的担忧使投资者对云村IPO反应冷淡,致云村取消上市。分析人士预计将有更多中国科技公司推迟或取消上市计划。
2021年8月9日

在线券商Robinhood发行价定在目标区间低端

这家零佣金的热门交易应用并未受到投资者热烈追捧,其估值达到317亿美元,至多35%的股票分配给其平台客户。
2021年7月29日

Lex专栏:祸兮福所倚

中国电信获批在上海上市,时机恰到好处,也为其他中概股回归境内上市搭起舞台。现在看起来,被强制从美国退市倒像是一件好事。
2021年7月26日

华尔街银行加紧将中企IPO挪到香港

中国政府的网络安全新规叫停了大批欲赴美上市的中国科技企业。银行家和律师们表示,香港似乎提供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1年7月22日

Robinhood上市在即 目标估值至高350亿美元

这家在线券商在提交给SEC的文件中表示,将发售约5500万股A类普通股,发行价区间为每股38美元至42美元,力图筹集逾23亿美元。
2021年7月20日

滴滴驶向何方

周浩:滴滴背后的“数据疑云”,各方都没有给出最终答案;对夺路狂奔的很多公司来说,这也意味着市场对其“想象力”也在降低。
2021年7月13日

中国将建立国外上市安全审查制度

中国网信办称,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中国公司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2021年7月12日

公众公司监管:从事后应急到事前合规

郑志刚:监管机构用“事后应急式监管”代替原本应有的“事前合规监管”,使中国对新经济企业监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并付出昂贵的代价和学费。
2021年7月12日
|‹上一页‹‹78910111213141516››下一页›|